2022年2月24日,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军事行动,官方称之为“特别军事行动”。最初,双方都希望能迅速结束战事,取得速胜,但一年过去,战局依旧胶着。顿巴斯地区成为主要战场,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,源源不断获得先进武器装备,形成坚强后盾。
俄罗斯方面的损失也相当严重。黑海舰队的旗舰“莫斯科”号巡洋舰被击沉,给军方打击巨大。尽管官方未公开士兵伤亡具体数字,但外界普遍估计伤亡惨重。国内民众对战争的热情逐渐消退,开始有人质疑:这场战争究竟为何而战?
战争爆发后,西方国家迅速反应。美国、欧盟、英国、日本等多个国家联手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。措施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海外资产,将主要银行踢出SWIFT国际支付体系,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,还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,极大打击了俄罗斯经济。
制裁带来直接后果,卢布汇率暴跌。2022年3月,卢布一度贬值至1美元兑150卢布,虽然后来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勉强稳定,但物价飞涨导致通货膨胀严重,民众生活成本大幅上升,整体生活水平下降。
更为棘手的是,许多西方企业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。可口可乐、苹果、麦当劳等国际巨头相继关闭门店,俄罗斯本土工业无法迅速填补空缺,供应链断裂频发。虽然能源出口仍在进行,但欧洲需求锐减,俄罗斯急需寻找新的买家,经济形势愈发紧张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俄罗斯民众的情绪变得复杂。一方面,苏联解体已经三十多年,尤其是年长一代对当年的稳定和国家荣誉怀有深厚感情;另一方面,当前经济不景气,战争持续无期,许多人对未来感到忧虑和迷茫。
久加诺夫正是抓住了这种社会情绪,他认为俄罗斯如今的困境源于资本主义体制的失败,主张回归社会主义。久加诺夫指出,苏联解体后,叶利钦政府推行私有化,国家资产被寡头掌控,普通百姓未能从中获益。
他认为,面对西方制裁,市场经济体系已显脆弱,必须让国家重新掌控关键经济领域。能源和军工等战略性产业应回归国家管理,避免私营企业随意操作,将资源集中用于国家重大项目。
久加诺夫长期赞赏中国模式,认为中共成功将国家从半殖民地状态带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靠的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。2022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,他明确表示,俄罗斯应借鉴这一模式,由国家把握经济大方向,市场激发活力。
此外,他主张增加对教育、医疗和养老金的投入,提升民众生活质量,减少对寡头阶层的依赖。在他看来,苏联时期工业基础雄厚,国家凝聚力强,现在需要重新拾起这套思路,才能抵御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压力。
关于“解放乌克兰”的说法,虽然听上去十分强硬,但这反映了久加诺夫对俄乌问题的基本立场。他认为乌克兰并非真正独立的国家,而是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工具。北约东扩使乌克兰变成反俄的前哨,严重威胁到俄罗斯安全。
他主张军事上继续打击乌克兰的极端势力,官方称之为“去纳粹化”。他认为,自2014年以来,乌克兰被民族主义势力控制,类似二战时期的纳粹主义。他还希望政治上让乌克兰重新回到俄罗斯影响范围内,最好能像白俄罗斯一样,建立亲俄政权,确保边境安全。
久加诺夫还提到历史和文化联系,强调乌克兰与俄罗斯同根同源,语言和文化相通,分裂是外部势力煽动的结果。这种论调虽然带有明显煽动性,但触动了许多俄罗斯人的民族情感。
这番言论一出,俄罗斯社会和政坛立即掀起激烈争论。支持者主要是俄共支持者和怀旧派,他们认为久加诺夫的观点切中要害,资本主义没有让俄罗斯强大,反而被西方欺压。社会主义能集中资源,抵御制裁,维护国家安全。
2023年1月25日,久加诺夫在《自由新闻》采访中再次强调了这些观点,支持者认为他为俄罗斯指明了未来方向。
反对者则多为经济学家和自由派人士,认为社会主义理想虽美,但现实难行。苏联模式效率低下,回归只会导致经济倒退。他们还担忧“解放乌克兰”政策会激怒西方,加剧制裁,令俄罗斯更加孤立。专家们在媒体上针锋相对,有人直接称久加诺夫“活在过去”。
普京政府对此保持谨慎态度,既未公开采纳久加诺夫的主张,也未完全忽视。2023年以来,俄罗斯在经济和外交策略上开始有所调整。
国家加强了对能源和军工等关键领域的掌控。2023年,政府收归部分私营油气企业,强调“战略安全”优先。养老金和医疗补贴有所提升,意在安抚民众情绪。
中俄贸易额在2023年突破2000亿美元,中国进口俄罗斯能源,出口机械设备,填补了西方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。
战争仍在继续,乌克兰东部局势胶着,俄罗斯虽控制部分领土,但全面“解放”乌克兰仍遥不可及。
久加诺夫的言论不仅是建议,更是对当前俄罗斯困境的诊断。他认为资本主义使俄罗斯弱化,西方从家门口施压,唯有靠社会主义振兴国家才能应对。“解放乌克兰”既是安全考量,也是民族自尊的表达。
然而,这一立场风险不小。西方不会轻易放松制裁,俄罗斯的强硬可能导致更加孤立。但若软弱退让,北约势力将在俄罗斯边境游走,安全如何保障?久加诺夫选择了前者,现实成败尚难预料。
参考资料
云智配资,最专业的股票配资,配资指数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